暖暖火锅香

Veröffentlicht von

am

Feuertopf in Oldenburg

在异国他乡,唯有美食可以将我的胃口和家乡的味道相连接。那种感觉足以使久久的思念得到短暂的释怀,虽然独自一人是会有一些多愁善感,但是一帮人在一起时候去可以将这种隐隐的心痛暂时的回避。

夏末的一个傍晚,几个德国学生还有几个中国学生,我们一起相聚在上海餐馆。中国学生会同HGAS一起组织了一期以火锅为主题的Kulturabend15位同学围坐在三只大铜炉火锅的周围,听着老板张勇给我们讲解火锅的流传,先从锅的起源开始,再到元朝成吉思汗的时代,德语汉语不时的转换着。只是没有想到,我们在这样一个小餐馆里接触了这样一段历史故事。

上海餐馆只有三只厚重的大铜炉火锅,听说是从北京潘家园古董市场托人购买之后运回德国的,浓郁的古铜色也足以展示一段段的往事,在这个德国西北的小城。其实我这个北方人也就是小时候的时候跟着姨夫吃过这种铜炉涮锅,现在一般用电炉子,这种传统已经很少见了。老板张勇是上海人,已经来德国很多年了,胖胖的身体倒是装了慢慢的热心肠,每个人在那个餐馆里面也愿意聊上几句。GDCF中德友协每月的第三个周四都会那里有一个Stammtisch,每一次都会有一个话题,会讨论一些在中国湖光山色的见闻或者一些悠久的文化传统。这个环境倒也像是一口慢腾腾的火锅,将所有的味道都融了进去。

Feuertopf2

火锅其实也如同武林,有一些派别,北方火锅南方火锅,台湾火锅蒙古火锅,就连德国还有一个奶酪火锅。听老板张勇讲,商周时期有一种容器鼎在当时要进行祭祀或庆典时,就要“鸣钟列鼎”,将牛、羊肉等食材通通都放入鼎中,然后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后再分食,这算是火锅的雏形。演变到了唐朝已经有铜制的暖锅,至元代,火锅大为兴盛,其中的“生爨(cuan四声)羊”即是现今涮羊肉的前身。

我们那晚吃的是北京涮肉,相传是蒙古军队的一种烹食方法,所以在国外又称之为“蒙古火锅”,是相当具有北京特色的火锅。其吃法是将羊肉(后来也增加了肥牛等)、蔬菜、豆腐等食材用沸腾的清汤涮熟后,沾芝麻酱等调料食用。由于羊肉加热易熟,但加热时间长反而会硬,所以用开水短时间的一涮即好,随吃随涮。

Feuertopf3

就像下面照片里的那样,几种调料酱都是张勇按着以前师傅的秘方来调制的,猪皮也是自己发的,蛋饺什么的也都是花了很久自己准备好的。我们开玩笑道,勇哥不会这鱼片也是你自己下海捞的吧:)

Feuertopf

酒足饭饱,只可惜这样的一个传统火锅要至少提前来两周预定,下一次再来的话,老板说就会提前准备鱼丸。

已经来了德国两年半,但是胃还是保留着以前的消化习惯。不开心的时候想来吃一顿火锅,开心的时候还是想来吃一顿火锅。